一部类似电视剧的美国大选即将到达高潮,究竟鹿死谁手,大家还是拭目以待。然而,除了关注最终谁会获胜,我们还能从美国的选举当中看到社会中的种族问题。川普为什么会那么吸引某些白人男性选民?这反映了怎样的“白人优越主义”?这种优越感究竟来自何处?这次政记干货将和你一一分享。
#25:关于雾霾,我们真的了解吗?
雾霾数据真的造假吗?如果是真的,你知道是怎么造出来的吗?空气污染和健康的关系有多大呢?当环境严重污染的时候,受影响的人群各自又有什么反应?环境污染也是不平等的吗?哪些人更倾向在环境污染严重时移民?他们又将何去何从?
原文及作者:
- 马亮,http://cnpolitics.org/2015/02/effortless-perfection
- 特约作者,http://cnpolitics.org/2016/09/air-pollution-2
- 缪莹,http://cnpolitics.org/2014/02/distribution-of-industrial-pollution-sources
- 马亮,http://cnpolitics.org/2016/01/air-pollution
参考文献:
- He, G., Fan, M., & Zhou, M. (2016). “The effect of air pollution on mortality in China: Evidence from the 2008 Beijing Olympic Games.”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, 79, 18-39. http://www.sciencedirect.com/science/article/pii/S0095069616300237
- Qin, Y., & Zhu, H. (2015). “Run away? Air pollution and emigration interests in China.” IRES Working Papers 2015-019, Institute of Real Estate Studies,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.
- Ghanem, D., & Zhang, J. (2014). “‘Effortless perfection:’ Do Chinese cities manipulate air pollution data?.”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, 68(2), 203-225.
- Ma, C. (2010). “Who bears the environmental burden in China — An analysi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industrial pollution sources?” Ecological Economics, 69(9), 1869–1876.
#24:诗和音乐,鲍勃·迪伦都能给你
鲍勃·迪伦获得2016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无疑是今年音乐界和文学界最爆炸的新闻之一。当年诺贝尔本人设立文学奖的初衷是什么?在过去的一百多年中,诺贝尔文学奖评奖委员会都由什么样的人构成?今年 获奖的鲍勃·迪伦究竟走过了多少路,才成为了今年的赢家?在他的音乐中,我们能听到怎么样的内容?政记干货,不仅带你听奖项和人物的故事,还带你走进迪伦的音乐和他诗歌一般的歌词,近距离感受民谣和摇滚音乐的魅力。
#23:中国和荷兰,除了足球,还有自行车!
作为曾经的自行车大国,自行车在中国的发展可谓一波三折。有意思的是,作为现在世界出名的自行车大国荷兰,对自行车的接纳也有曲折的历史。那么,这当中有什么不同,又有什么可以互相借鉴的呢?
- 原文链接:http://cnpolitics.org/2016/04/bicycle%EF%BC%8Devolution
- 参考文献:Zhang, H., Shaheen, S. A., & Chen, X. (2014). “Bicycle evolution in China: from the 1900s to the present.”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ransportation, 8(5), 317–335.
#22:美国人民是否真的需要bitch?
2016年9月10号,《纽约时报》上有关希拉里的一篇报道引起了轩然大波。美国人民究竟需不需要bitch一样的新总统呢?而bitch这个词又是什么意思呢?
- 政见观察员:缪莹
#21:还在谈王宝强?听听当前中国人婚姻和性观念的变化吧!
宝宝的离婚事件还在继续发酵,国人对于宝宝离婚事件的持续关注程度,已经远远超过了许多人的预料。但是,除了这件事情本身,我们还能怎么看待国人当前的婚姻和性观念?
#8:在里约逛贫民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?
“上帝用6天创造了世界,第7天创造了里约热内卢。”
里约,这个位于南美洲的美丽城市,它拥有绵延不尽的银色沙滩、身材火辣的性感女郎、举城的狂欢派对,还有上千个神秘贫民窟。
奥运会把全世界的目光聚集到里约,奥运时的里约是什么样子?在里约逛贫民窟又是怎样的体验?《政常说话》邀请两位嘉宾来聊一聊他们的里约大冒险和巴西奇遇记。
- 主播:路瑶
- 嘉宾:刘冉,政见观察员
- 嘉宾:刘唯玮,政见观察员
#7:徐贲:只有认识到人性的黑暗,才能知道光明在哪里
2016年6月6日,政见团队在苏州采访了美国加州圣玛利学院英文系教授徐贲,以下是访谈的下半部分。
精彩观点预览:
- 人文教育就是读写教育,听起来轻飘飘,甚至老生常谈,但其实不那么简单。
- 现在中国的通识教育是什么情况呢?基本上都是知识拼盘,以此代替人文教育,是自己哄自己。
- 任何教育的最大困难都是教师。罗马时期,学生跟老师学是要付学费的。教师会问学生,你以前学过没有啊?学生说学过一点。照理说学费应该便宜一点吧?不。学费双倍。
- 我如果没有体验过软弱,我不会知道勇敢是多么可贵。只有认识到人性的黑暗,才能知道光明在哪里。我有很多犬儒的体验,这是个出发点。
- 叔本华说,人有两个部分,一个是意志,一个是理性。意志能看不能走,骑在理性的肩膀上。理性是瞎子,能走不能看,意志让他向哪儿就向哪儿。
- 政见团队成员:王菁、聂可
- 原文链接:http://cnpolitics.org/2016/07/xu-ben/
更多内容请关注政见微信公号(ID:cnpolitics2011)和网站(http://cnpolitics.org)。
#7:哈,没有想象的那么糟
在日常生活中,当你听到“癌症”“炸弹”这些词的时候,心里会是什么感觉?那听到“婴儿”“微笑”“有趣”这些词呢?认知心理学实验发现:人们对负面词汇的反应速度要显著快于正面词汇,而且人们更愿意阅读和相信负面消息。本期《政正有词》带你挖掘现象背后的秘密,以及聊聊相关的有趣故事。哈,社会学没有想象的那么复杂,生活更没有想象的那么糟。
- 本期词汇:负面偏见(negative bias)
#6:徐贲:没有人天生就会阅读和写作
人类天生就会阅读和写作吗?6月6日,政见团队在苏州采访了美国加州圣玛利学院英文系教授徐贲。时值高考前夕,我们的谈话从读书开始,延伸至如何培养阅读、写作的能力,怎样开展人文教育,最后谈及知识分子、犬儒主义等话题。另外,我们在采访之前向政见读者征求了问题,并且选择了部分向徐贲老师提出。
- 政见团队成员:王菁、聂可
- 原文链接:http://cnpolitics.org/2016/07/xu-ben/
更多内容请关注政见微信公号(ID:cnpolitics2011)和网站(http://cnpolitics.org)。